2024/10
02在眼科体检的眼底检查中,可以见到不少人出现“豹纹状眼底改变”的情况。豹纹状眼底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严重吗?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:
人的眼睛类似一个球状结构,如果用照相机来比喻的话,眼球相当于相机机身,瞳孔是光圈,眼球的屈光介质(由角膜、房水、晶状体、玻璃体等组成)相当于镜头,眼底相当于底片。眼球壁分为内、中、外三层膜构成,分别是视网膜、脉络膜和巩膜。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,内面与视网膜相连,外面与白色巩膜相接。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,是我们眼底检查中直观可见的结构。
什么是豹纹状眼底?
豹纹状眼底,是指眼底形似豹皮纹理的改变。当近视度数很高,导致眼球变形(眼轴比正常人长),或随着年龄增长,都可能引起眼底的视网膜萎缩、变薄,导致平时不容易见到的血管(脉络膜大血管)变得很容易见到。正常的眼底在这些大血管的“衬托”下看起来就像豹子的皮肤一样,因此称为“豹纹状眼底”。
为什么会出现豹纹状眼底?
研究指出,豹纹状眼底的形成与年龄增长、高度近视密切相关。
高度近视(即度数大于600度)是出现豹纹状眼底最常见的原因,因高度近视者眼球变形,眼球更像一个橄榄球,眼球的拉长导致视网膜就像被吹大的气球一样变薄,透见视网膜下的脉络膜大血管,使得眼底看起来如豹纹状样改变(正常眼底无法观察到视网膜下脉络膜的血管结构)。
在45岁以后,眼底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,如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,因此视网膜也会有豹纹状的改变,比例约为30%,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豹纹状眼底的患病率逐渐增加,60岁以上人群可达50%,80岁以上人群达90%以上。
豹纹状眼底会影响视力吗?
高度近视者出现豹纹状眼底的患病率为54.6%,出现的早期并不会对视力产生影响。但是,豹纹状眼底是一种信号,如果出现了豹纹状眼底,患上其他眼底病的几率会比正常人高。若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,眼轴不断被拉长,视网膜萎缩、变薄,脉络膜大血管也随之出现萎缩,直接裸露白色巩膜,则会发展为病理性的眼底改变,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损伤。
发现豹纹状眼底该怎么办?
·对于老年人出现豹纹状眼底改变,以观察为主,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,无需特殊处理。
·对于高度近视者出现豹纹状眼底改变,建议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。若短期内视力明显下降,应尽快至眼科就诊,进行散瞳查眼底,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是否有变性或裂孔,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并干预治疗。
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,如蹦极、过山车、深海潜水等,同时避免长时间或近距离精细作业等疲劳用眼。